左广告
Insert title here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开展绣梦西和、重拾“乞巧”乡村振兴实践活动

中国网     2024-08-15 10:08:33     手机看旅讯     字号:T | T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乞巧》所描绘的场面正是近期举办的第十二届陇南乞巧女儿节系列活动。2024年8月2日至8日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绣梦西和,重拾‘乞巧’”实践团利用专业优势与自身实践相结合,通过文化认知、旅游研学、实地学习、文旅推广、非遗传承和直播助农等方式将点巧成金、乡村振兴融入当地文旅,促进团队专业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为西和县文旅宣传注入新动力。  

团队出发前合照

  让青年人懂农、体农、助农、兴农,是我们青年教师积极响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实践团队指导教师蒲利利说“希望我们本次实践团可以结合自身专业所长,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中建功立业,为我们未来的成长提供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践团队在晚霞湖合照

  陇上西和教育行,探索自然文化韵

  孤峰耸峙云华山、风景如画晚霞湖、飒飒惊蒸八峰崖、伏羲仙崖仇池山等优美景观呈现在团队成员面前……陇南市西和县地处于长江流域西汉水上游、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实践团成员跋山涉水、攻坚克难,用脚步丈量了大美西和的每一寸土地,相约开放陇南,共赏西和大地。  

实践团队在云华山合照

实践团队在仇池山合照

实践团队在八峰崖合照

  “陇南西和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它不仅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更是先秦文化、三国文化、仇池文化的发祥地。”陇南市文旅局记者采访时实践团队长马帅奇说。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文旅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团队成员接受陇南市文旅局采访

  巧手织梦纸传情,非遗传承艺流芳

  位于城区几何中心的乞巧文化苑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宋代遗存的古城墙遗址、明代的财神庙宇、清光绪年间古民宅孔家大院和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公司复建成的“巾帼巧手创意馆”以及民国县衙五大建筑群落是组成文化苑的重要部分。麻纸制作工艺、书法绘画展示、剪纸传承交流……在这里,实践团成员深刻的感受到了西和县文化底蕴的厚重。

  “西和麻纸手工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直在坚持守护、传承、发展,我们要把麻纸推广到全国、走向世界”甘肃非遗项目西和麻纸制作传承人胡凤钰说。西和麻纸从原料采集到纸张成型,泡、蒸、踩、砸、切、抄……整整72道工序,每一步都凝结着手艺人的心血。  

实践团队在乞巧文化苑合照

团队成员现场调研照片

  直播助农心相映,乡村振兴情共鸣

  8月5日“数字经济·电商赋能”农特产品展销暨“乞巧杯”短视频大赛在西和县避难广场开展。实践团指导教师鲁梦鸽带领团队成员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方式,更加高效的助力当地农特产品进行展销。队员们开设自媒体账号,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机制,分别展开活动现场主会场、分会场直播,为当地农户、残疾人、小型农产品生产商等商家协助直播带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

  本次直播助农效果颇丰,累计观看直播人数千余次,直播间人气持续高涨。通过多次直播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新媒体时代下直播助农的可发展性,“第一次直播带货,对我而言既新奇又紧张,好在直播间的网友们能够与我积极互动,让我有一种跟朋友在讲故事的感觉,我认为通过这次直播对我成长颇有益处。”实践团成员赵亮如是说。  

团队成员直播助农现场照片

  西和博物韵,馆藏古今情

  西和县博物馆成立于1997年,馆藏有文物2000余件,以古生物化石、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佛教文物、钱币、瓷器、古书画为主。为了进一步挖掘西和县的历史文化价值,加深团队成员的人文探索内容,实践团的最后一站前往了西和县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为我们提供讲解的工作人员是当地六年级的“小小讲解员”,她为实践队员们分享了西和县的历史文化,齐家文化、仰韶文化、秦腔社火……从历史文化到当地民俗,深刻体现出了西和是一部丰富厚重的人文史。实践团队成员走出书斋、走向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团队成员在西和县博物馆现场调研照片

  支部建设汇星火,党建引领促业务

  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实“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加强支部交流学习,引导全体党员同志感悟历史使命、回应时代召唤,进一步加强“支部合力,党建引领”的新举措,8月6日,中共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委会师生党员特此开展主题教育共建活动。  

实践团队在西和县博物馆前合照

  西和文旅情,依依游人心

  团队成员在本次实践过程中积极采用“互联网+文旅”的宣传推广新路径,发挥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精美的图文、短视频和直播内容,吸引更多年轻一代了解西和非遗文化;组织了系列专题线上线下互动的文旅体验活动,让网友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团队成员也注重收集游客反馈,不断优化宣传策略和活动内容,力求每一次推广精准触达目标受众,提高宣传效益。

  在“互联网+文旅”的宣传推广模式下,该实践项目不仅成功吸引了广大网友参与直播互动,丰富了对西和非遗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和创新精神得到广泛认可,也为未来更多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团队成员参加西和县民俗文化活动

  下一步,“绣梦西和,重拾‘乞巧’”实践团将根据此次暑期实践的所听所观所感,读懂西和魅力,探索陇南西和“非遗+文旅”“新媒体+文旅”新路径,立足特色、结合学科优势,为当地文旅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马帅奇 蒲利利 )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梁 宁)

我要评论0人参与 已有0条评论(查看全部)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
  • 剩余 200 字 验证码: 2462
    同步到微薄
  • 所载评论仅代表个人观点,本网保留不刊登无关或不雅评论的权利。
广告

推荐专题更多

精选视频更多

图片新闻更多

热点排行今日 本周 本月